最近收到很多体姿咨询,最多的关键词竟然是——斜方肌紧张、斜方肌太大、肩膀看着塌。但我们一张图一分析,会发现其中80%以上的人其实都有“圆肩”问题,也叫“肩内扣”或“肩前引”。

这三个术语虽然听起来不一样,但本质上都是肩关节过度内旋、肩峰位置前移,导致肩膀看起来“塌了”“往前扣了”的一种体姿异常,常见于长期久坐、伏案办公、缺乏背部锻炼的人群。



一、圆肩的三大肌肉成因
根据美国国家运动医学学会(NASM)的“肌肉失衡链”理论,圆肩常见的肌肉失衡表现为:

1. 前侧肌群紧张缩短:
胸大肌、胸小肌:长期含胸、伏案工作,使胸肌处于缩短状态,肩部被牵拉向前。
肩胛提肌、上斜方肌:紧张的颈部肌肉进一步拉高肩位,使肩峰前移。

2. 后侧肌群无力拉不回来:
肩外旋肌群(冈下肌、小圆肌):力量不足,无法有效将肩关节“外旋归位”。
菱形肌、下斜方肌:无法收紧肩胛骨,导致背部塌陷、肩部前引。

3. 伴随体姿问题:
圆肩常与驼背、颈前伸、骨盆前倾等问题共存,构成“上交叉综合征”(Janda, 1979),使矫正变得更复杂。



二、如何科学矫正圆肩?
改善方向,遵循“松紧结合”的逻辑——放松紧张肌肉、激活无力肌群,同时调整日常姿势习惯。

Step 1:拉伸前侧肌群
- 门框拉伸(胸大肌)
双手分别搭在门框上,肘关节90°,身体缓缓前倾,感受胸肌被拉伸。每次20秒,重复3次。
- 泡沫轴放松胸小肌
仰卧,将泡沫轴放在腋下与胸之间,缓慢滚动,有助于筋膜松解。

研究显示,每周进行2~3次胸肌拉伸,可有效降低肩前引角度,改善圆肩(Kang et al., 2018, J Phys Ther Sci)。

Step 2:强化后侧肌群
- 弹力带肩外旋
屈肘90度贴身,缓慢外旋弹力带,激活冈下肌、小圆肌,帮助肩关节回正。
- 俯身划船(轻重量)
可使用哑铃或弹力带,动作过程中注意“夹紧肩胛骨”,重点感受背部肌肉收缩。
- Y-T-W-L动作组
采用俯卧或站姿靠墙,进行Y(上举)、T(平举)、W(弯肘)、L(外旋)四个姿势,训练肩胛稳定肌群。



Step 3:改善日常姿势习惯
✅ 调整电脑高度,使屏幕与视线平齐
✅ 每坐45分钟起身活动一次,做肩部环绕
✅ 避免单肩背包,改为双肩包或托包
✅ 睡觉时避免抱枕过高、趴睡等姿势

三、多久能看到改善?
改善体姿是一个中长期过程,如果每周保持至少3次、每次30分钟的矫正训练,约4~6周可见初步改善(Wong & Cheung, 2014, Manual Therapy)。但如果没有改变日常习惯,即使训练有效,也很容易“打回原形”。

斜方肌紧张只是结果,真正的问题往往在于**肩部前引**的体姿结构失衡。通过科学拉伸+力量训练+姿势管理,才能真正“拉回”你的肩膀,缓解斜方肌负担,重塑挺拔体态。

如果你总觉得肩膀不自然地往前扣,不妨从今天开始,给你的肩部来一套系统性“重启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