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康复医学网
时间:2022-04-25
康复领域里有个概念叫肌肉不平衡,近些年由于体态矫正的火热,这个词也被更多人所熟知。
平衡总是我们想要达到的理想状态,而既然提到了不平衡一词,也就意味着这是一种异常状态,应当予以改善。
当我们说肌肉不平衡的时候,可以理解为多种含义。狭义上可以理解为一个关节两侧具有相反功能的肌肉/肌群间存在不平衡。例如某一侧更为张力或者力量更强,进而影响关节在静态姿势下的位置。
如下图,关节被拉向张力更大(更紧张)的一侧:
广义上则包括了更多的方面,而且也不局限在一个关节周围的肌肉。在动作中具有相似功能的一组肌群当中,彼此间相对力量可存在比例失衡。
例如,某主要发力的肌肉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变得薄弱,那么起到协同作用的肌肉则变得更加活跃、主导来代偿。长此以往会使不平衡加剧。
比如当臀大肌无力/被抑制,那么腘绳肌会在伸髋动作中代偿并变得更为主导。
此外,关节表层与深层肌群之间也可存在肌力失衡。例如,不平衡可以存在于肩关节表层、以产生运动为主要作用的三角肌以及位于深层、以稳定肱骨头为主要作用的肩袖肌群这两者之间。
而今天这篇文章则先聚焦于肌肉不平衡的狭义定义包括的方面,来探讨实际中最常见的一个误区——即认为肌肉紧张=缩短,松弛=拉长
紧张与松弛是描述姿势中肌肉张力的词汇,即肌肉在静止、不刻意用力状态下的紧张程度。拉长与缩短,则用来描述肌肉在姿势当中处于何种长度状态。
在评估过程中,不良体态存在的区域里通常能发现某些肌肉的长度是缩短的,另一些则被拉长;一部分肌肉更为紧张,另外一些则较为松弛。
也就是说,针对某一块肌肉,我们可以用拉长/缩短以及紧张/松弛来描述其长度和张力这两个特征,且原本是能够自由组合的。
但是很有意思的是,目前有不少说法却把缩短与紧张、拉长与松弛这两对词强行捆绑在了一起,让不少人以为肌肉的不平衡状态只存在这两类组合。
这种认知误区必将导致实操中出现问题。例如,如果感觉髋前肌肉紧张或疼痛,且认为紧张必定是由缩短引起的,那么处理方式自然也会是去拉伸放松该肌肉,而这会引起其他后果。
会有这种误解存在也不难理解,毕竟深入人心的扬达肌肉不平衡的各种示意图里,紧张与缩短、松弛与拉长总是伴随出现的。
例如在上交叉综合征包括的含胸圆肩体态中,胸大肌是缩短的且常常表现为紧张,而两肩胛骨中间的菱形肌则是拉长且薄弱的,该理论也认为胸大肌的紧张会交互抑制与其功能相反的肌肉,如菱形肌等。
在上面这个图示中,确实肌肉缩短与紧张、拉长与薄弱是相关的。但是,在其他情况下,并非都是这两种对应关系。
比如下图的体态——懒汉站姿中,大腿相对地面明显向前倾斜,髋关节处于伸展位,因而臀大肌是缩短的,但同时也通常是松弛的,除非人刻意夹紧臀部。但是身体前方的髋屈肌,如髂肌与腰大肌,是被拉长的,但无论是触诊张力还是人自己的主观感觉上却是紧张的。
为什么臀大肌处于缩短位但却是松弛的,髂肌和腰大肌被拉长却是紧张的?
这是因为在这个站姿中,臀大肌并不需要帮助维持姿势,也就是说它不需要发力。夸张一点讲,即使把它切掉,没有这块肌肉人也照样能保持懒汉站姿。
但是,髋前方的髂肌和腰大肌却需要用力,来防止身体重心或者说骨盆过度向前移动,因而虽然处于拉长状态,可是却表现为紧张。
如果把这两块肌肉和其他屈髋肌群切断,那么人是绝对不可能保持这个站姿了。
因此,肌肉本身在姿势中的缩短或拉长,与其张力上的紧张还是松弛并不存在必然联系。
一个人的体态排列决定了肌肉处于缩短或拉长位,而具体是紧张还是松弛,这块肌肉在姿势当中到底会不会用力。
再举一个结构性体态异常的例子,比如脊柱侧弯。下图是一个胸腰段侧弯的患者,侧弯凸侧在左,凹侧在右。
这个例子照样也不符合缩短伴随(或导致)紧张,以及拉长引起松弛。实际情况是,无论你去观察肌肉形态还是触诊肌肉张力,都会是拉长一侧(凸侧)竖脊肌更为紧张,而缩短一侧(凹侧)则是松软的。
原因跟之前所说的一样,侧弯凸侧的肌群会在姿势中参与用力,想把身体拉正,或者说想要防止脊柱进一步侧屈,因此会趋于紧张。而凹侧的肌群则没有用力的必要,所以反而由于废用而变得松弛且薄弱。
总结:
肌肉的缩短与紧张、拉长与松弛并非仅有的两种组合,缩短且松弛、拉长且紧张的情况同样会在人体中出现。
具体要结合姿势中的关节位置来确定肌肉是拉长或缩短,而一个姿势会引起肌肉紧张还是松弛,则要看肌肉在姿势中是否要参与用力。
缩短且紧张的肌肉才适合用拉伸改善,但是拉长且紧张的肌肉应当避免进一步的过度拉伸。
END
如果你有问题,请点击下方“问答”,寻求大家帮助,或咨询专家。
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